晉陽古城發(fā)現最早龜頭屋遺址 作為廚房的可能性最大
太原新聞網 2025/10/22
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0月20日發(fā)布“晉陽古城二號建筑基址復原研究”成果,考古人員對目前發(fā)現年代最早的龜頭屋建筑遺址進行復原,判斷其作為廚房的可能性最大。
晉陽古城二號建筑基址,是晉陽古城遺址近年發(fā)掘的最大規(guī)模的建筑基址,位于晉陽古城遺址西北,屬于歷代城市活動的核心區(qū)。2013年至2018年完成發(fā)掘,發(fā)掘面積近6000平方米。該基址布局規(guī)整,主要由殿址、廊廡、庭院、碑廊、鬼頭屋、門址等組成,整個建筑基址布局規(guī)整,廊廡環(huán)繞,設計緊湊精巧。根據出土遺物判斷,其為一處佛教寺院,建造年代不早于后唐,不晚于北漢滅亡的公元979年。
二號建筑基址東側廊廡北端,發(fā)現一處平面呈“凸”字形的特殊建筑遺跡,其結構與文獻記載的“龜頭屋”或“龜頭殿”相符。此類形制在早期木構建筑中罕見,已知類似實例為河北正定隆興寺摩尼殿,但晉陽古城發(fā)現的這處龜頭屋位置不在中軸線,而在東側。
龜頭屋保留了柱礎石、臺基鋪磚、勒邊磚、散水等諸多遺跡、遺物。龜頭屋臺基用土分層夯筑,平面殘寬14.7米,殘長14.2米。從考古發(fā)掘可知,龜頭屋面闊3間,前接廊廡,進深2間,屋頂復原為懸山頂。
雖然龜頭屋功用多元,但龜頭屋形制特殊,位置處于主體建筑之后,較為隱蔽,存儲的功能常見。晉陽古城二號建筑基址中的龜頭屋,位置與尺度也是如此,龜頭屋的位置在東側,寺院廚堂也在寺廟建筑的東側。從考古發(fā)現看,龜頭屋內地面較硬,有火烤痕跡,判斷作為廚房的可能性最大。前面廊廡用來備廚和烹飪,后接的龜頭屋可以儲藏食材。
龜頭屋作為古代建筑的一種特殊形制,構造與功能不僅有重要的建筑史研究意義,也有重要的文化史意義。
掃描上面二維碼
手機看資訊
加入城市買房砍價群,實時討論購房熱點話題

獲取樓盤信息

進群聊房
- 相關閱讀

加入買房砍價群
- 討論購房話題
- 你問我答
- 專業(yè)講解
- 全面分析



今日熱點要聞